大陸愛奇藝申請在台經營「資料處理服務業」、「電子資訊供應服務業」,經濟部投審會卻以愛奇藝有「透過入口網站在台經營影視音內容的疑慮」而駁回申請。乍看之下,民進黨執政下的投審會延續國民黨政府一貫立場,主張雙方在文化內容投資必須對等,但由於大環境改變,這個事件反映出台灣越來越缺乏文化自信,而封鎖大陸影視產業投資只會雪上加霜。

回顧兩岸關係,在馬英九當選總統之前,兩岸文化交流曾中斷長達10多年之久,事實上彼此缺乏認知,以至於馬英九上台後舉辦「總統府文化創意產業圓桌論壇」,與會者凝聚出一個共識,要以大陸為台灣文化創意產業市場腹地。沒想到兩岸恢復互動之後,台灣政府與業者很快發現:只要文化產業牽涉到意識型態與內容審查的部分,大陸政府是一塊無法撼動的鐵板,絕不容許外國染指。



if (typeof (ONEAD) !== "undefined") { ONEAD.cmd = ONEAD.cmd || []; ONEAD.cmd.push(function () { ONEAD_slot('div-inread-ad', 'inread'); }); }



如何登記公司

這段期間,國民黨幾度藉由國共論壇以及海基會、海協會的會談,嘗試台灣電動床工廠突破對岸防線,但全部無功而返。國民黨政府隨後出現一種論述,主張台灣文化多元性與豐富程度優於大陸,沒什麼好畏懼的,因此開放大陸《讀者》雜誌來台發刊,允許簡體書在書市大量流通,對大陸影音產品的管理也相對寬鬆,展現一種文化自信的態度。

但這8年來,兩岸的文化產業出現巨大的轉變,連帶使得文化產品的優劣態勢出現易位的跡象,比如大陸電視劇《甄嬛傳》、《琅琊榜》廣受台灣民眾熱烈歡迎,流行音樂選秀節目收視火熱。事實證明,當代文化產業的繁榮與否,決定了一個地區的文化成就與發展成果。舉例來說,台灣早年的經濟奇蹟,扮演了表演藝術市場的後盾,培養出林懷民、賴聲川等大家,當台灣經濟走下坡,表演藝術就浮現後繼無人的窘境。

精緻小眾的表演藝術尚且如此,影音娛樂等訴諸廣大消費者的大眾文化產品情況更是可想而知。撇開大陸流行歌曲〈小蘋果〉風行台灣不提,甫落幕的金馬獎成為嚴重的警訊:大陸電影儘管有主旋律的限制,然而獲獎影片《七月與安生》、《八月》都有令人驚豔的藝術成就與市場條件,這種現象近年逐漸成為常態,關鍵就在於大陸蓬勃的文化產業成為人才的溫床,擴大了影視工作者揮灑的空間,讓他們超越主旋律的束縛,某種程度也鬆動了大陸當局的內容審查。

反觀台灣影視越來越凋敝,充斥著單調的小清新製作,相較於大陸近年影音產品,格局與類型都無法相提並論。台灣以往自豪的文化成就,如今就像一連串不斷泛起卻又迅速破滅的泡沫,幾乎難以成形,還有什麼豐富多元可自詡?

衡量兩岸經濟起伏消長,也衡量文化產業與文化發展有無可切割的關係,現在民進黨政府應該拋開「文化內容投資對等」的迷思,降低大陸文化企業來台投資的門檻,引進更多活水來扶植台灣文化產業。假如我們真的有文化自信,又何必畏懼大陸文化企業來台落地呢?

(作者為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博士)

(中國時報)

arrow
arrow

    jwcfmhd2h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